各二级学院、职能处室、教辅及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开设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定位
(一)课程目标
公共选修课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规范过程引导和管理,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定位
1.思想引领。鼓励围绕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开设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等主题课程,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
2.素质提升。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支持开设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身心素质,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3.技能拓展。围绕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倡导专业课教师打破专业壁垒,推动多学科融合与产教融合,积极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与技能,开发具有跨学科特色的课程,提升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运行机制
公共选修课实行“课程库动态管理”模式。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按需构建课程体系,分类组建公共选修课课程库。每学期学校组织1次入库遴选工作,教师根据课程类别进行申报,经教学单位及学校审查通过并纳入课程库后,方可开课,除此之外不另行增开课程(有校级及以上文件要求必开的课程及限定选修课除外)。开课时间、地点由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双高办)统筹安排。入库课程如果连续两次检查发现存在授课效果差、评价低、更新慢等情况,将取消入库资格,停止开课。对于优质公共选修课将给予课程系数奖励。
二、课程体系
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人文社科(含艺术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身心健康、创新创业、人工智能六类。按照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准备情况及课程质量,本学期预计遴选120门左右优秀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程库。
(一)人文社科类
课程范围: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法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赏析”“世界历史文化探秘”“经典文学作品解读”“法律与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艺术鉴赏与审美”“写作与沟通”等课程。
教学要求:注重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文社科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
考核方式:包括课程论文、小组项目、课业展览、实践总结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审核要点:审核课程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是否能够展现人文社科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思想。关注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能力,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自然科学类
课程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与应用课程,如“趣味数学建模”“物理科学与现代生活”“化学与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要求:强调科学原理的讲解与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演示、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包含实验报告、考试、课程作业等,注重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审核要点:审查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前沿性与科学性,是否能够体现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最新发展动态。评估教学设施与实验条件是否满足课程教学需求,确保能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三)工程技术类
课程范围: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如“机械创新设计基础”“计算机编程入门与实践”等课程。
教学要求:突出工科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项目成果评估、实践操作考核、课程设计等,重点考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审核要点:考查课程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核实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与专业背景,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四)身心健康类
课程范围:包含体育健身、心理健康、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如“瑜伽健身与身心调节”“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营养与饮食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运动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身心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考核方式:包括技能考核、实践表现、理论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审核要点:确认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维护身心健康。考察教师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资质与教学经验,是否能够提供专业的教学服务。
(五)创新创业类
课程范围:聚焦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如“创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创新思维训练”“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知识产权”等课程。
教学要求:围绕“创造、保护、管理、运用”的课程体系建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创业、企业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流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考核方式:包括创业计划书评估、项目实践成果、课堂展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审核要点:评估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是否能够反映创新创业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实践经验。审查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与指导能力,确保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与支持。
(六)人工智能类
课程范围:人工智能概论、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AIGC的应用、计算机视觉、仿生机器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等领域,如“人工智能导论”“AI艺术创作”“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集成与优化”“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与伦理学”等课程。
教学要求: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前沿技术,结合实际项目案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通用技能,培养学生快速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能的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文案编写、实践操作考核、产品制作等,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核要点:评估课程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考查课程内容是否与学生未来生活、工作结合紧密,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政引导性。核实教师的资历、实践经验与专业背景,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遴选申报要求
(一)申报平台
填报网址:https://docs.qq.com/sheet/DUnRpcGdqcnJCZHVI?nlc=1&tab=BB08J2
教学材料包(授课PPT、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整体设计)收集网址:
https://pan.app.nbpt.edu.cn/collection/a9c161f075bb90966d415c29719bcb51
(二)申报时间
在线填报及纸质材料提交日期截止至2025年7月20日,过期不再接受申报。
(三)申报要求
1.教师资格
申报人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在该门课程领域有至少1个教学周期的教学经历。近两年新进教师需通过所在教学单位试讲后,方可申报。
2.课程要求
课程需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符合公共选修课总体要求,不得与公共必修课、专业课重复。申报课程要保证连续3年每年至少开课1次。
公共选修课(在线课程),应为已立项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以及拟申报省级、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的课程,且确保每学期不少于2次线下辅导,以确保在线课程质量。
公共选修课(线下课程),开课教师、开课单位应充分评估课程的潜在危险。存在风险性较高的课程,无特殊原因不开课,如接触有毒药品、易燃易爆物品、机械设备可绞碾切割伤人等情况;确实需要开课的课程必须由校内教师申请,分院审核,并提交应急预案,这类课程每名教师指导人数不超过20人,可匹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
3.工作流程
教师申请:申报教师需填写《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开设申请表》(附件1),并提供详细的《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于2025年7月20日前将审批盖章后的申请表和教学文件提交教学单位审核(职能部门交教务处审核)
教学单位审核:教学单位对提交材料进行严格审核,重点考查课程选题是否符合人才培养需求、课程内容是否符合教学标准要求、教学材料是否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等。教学单位将通过审核的课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设申请表》(附件1)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课汇总表》(附件2)及教学基本文档于2025年7月20日前交至教务处。
学校复审:各教学单位提交的材料学校将组织复核筛查,通过复审后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程库,由教务处统一排课。
4.课程门数与人数限制
每位教师每学期申报的公共选修课(线下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门,每门课程平行班不超过2个。公共选修课(网络课程)开课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00人。
四、课程安排
本次公共选修课开设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两类,教学计划起止周暂定为第6-19周(计划共14周),总学时为28学时,计2学分。
为避免与其它课程冲突,公共选修课(线下课程)安排在固定时间授课,具体时间详见下表所示。公共选修课作为全校范围的课程,涉及面广,课程一旦安排,原则上不予调停课,任课教师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授课,应该另外安排能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并提前报教学单位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双高办)备案。
时间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1-2节 | ╳ | ╳ | ╳ | ╳ | ╳ | ╳ | ╳ |
3-4节 | ╳ | ╳ | ╳ | ╳ | ╳ | ╳ | ╳ |
5-6节 | ╳ | ╳ | ╳ | ╳ | ╳ | ╳ | ╳ |
7-8节 | √ | √ | √ | ╳ | ╳ | ╳ | ╳ |
9-11节 | √ | √ | √ | √ | ╳ | ╳ | ╳ |
说明:“√”为可安排公共选修课时间,“╳”为不可安排公共选修课时间。 |
五、工作管理
1.聚焦人才培养,有组织的开展工作。各开课单位围绕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核心,开展专项调研和教研活动,有组织的申报公共选修课,对于课程的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严格审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各教学单位积极谋划,开设足量的公共选修课,所设课程中至少有3门面向非本学院学生修读。
2.强化过程管理,开展重点巡查工作。公共选修课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模块,是拓展全人教育的重要路径。开课后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尤其针对已建设完成的在线精品课程,要求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双高办)将联合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加强对课程质量监控,对于评价满意度不高的课程将停开。各教学单位也要将公共选修课纳入日常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指导。
3.深化课程内涵,优化课程品牌建设。根据督导反馈、学生评教等信息,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双高办)后期将遴选10门左右优质公共选修课,课时系数按照1.1左右进行计算,同时通过网络、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推介分享,激励教师不断深化课程内涵,切实提升公共选修课课程质量。
六、其他
教务处将对已通过审核、确认的课程进行课表编排,于2025年8月10日前确定并在教务处网站(https://jwc.webs.nbpt.edu.cn)上公布下学期公选课开课计划,下学期开课教师需扫描加入公选课企业微信群。
联系人:陈晨;联系电话:664760
附件: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设申请表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课汇总表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双高办)
2025年6月23日
附件1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开设申请表.docx
附件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课汇总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