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规范常规,深化改革,打造专业特色品牌——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14浏览次数:44

  201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之年,也是学院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启动之年。学院明确提出了“巩固成果、创先争优”的工作思 路,要求要在巩固以往取得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做实做强、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品牌建设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夯实基础,提 升内涵,探索学院转型期的发展之路,为下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特制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和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 想,创新育人模式,强化专业建设,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引导专业提升内涵,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2、以强化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素能本位、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为抓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 根本标准,继续推动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全面深入开展,强化学生技能,关注教学实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 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狠抓教学常规,严格教学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进程,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工作要点

  (一)专业结构调整

  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继续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于生源不理想、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将采取 关、停、并、转的办法,按照多方向、复合性、综合性的原则进行归并调整,力求招生专业控制在30个左右,并逐步扩大按大类招生的专业面。

  (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1、以示范专业为引领,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提升建设内涵和质量,着力打造专业品牌和特色。要继续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推进项目化教材的开发和建设。

  2、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成系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系统设计符合本专业需求的实习实训体系,不是为了 突出工学结合而片面加强实习实训,而是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对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安全和管理等做好综合安排。

  3、扎实推进国家资源库、省特色专业、省示范实训基地、市服务性重点专业、市地方特色教材和省高职规划教材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各项目要落实具体责任人,并 根据任务书的时间节点要求,做好前期的调控和指导工作以及项目的定期检查工作。加强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关注国家和省级精品 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更新和课程的点击率情况,教务处将协助课程负责人做好材料的审核和更新工作。

  4、组织新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和测评。

  5、组织开展课程教学竞赛(竞赛方案另附)。

  6、做好工学结合案例集的案例搜集和选编工作。

  7、做好宁波市高校课程和教材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计划在11月初进行首批市级特色教材研讨和检查工作,并启动教材出版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1、专业课程: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重点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和行业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校中厂”(校内实 训)、“厂中校”(顶岗实习)课程化,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到具体课程时间学时安排上,注重教学实效,提升教学质量。着重 强调动手能力,

  2、素质教育课程:要按照“素质教育课程整体框架建议”的要求,落实具体教育模块,注重活动育人,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3、公选课:一方面,要加大公选课的开设力度,增强实用性和实效性,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各系(院)、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学院学科门类较全的优 势进行统筹规划,在大量开设文化素质类、科普类公选课的基础上,努力开设更为丰富的专业基础类公选课以及考级考证和“专升本”考试等辅导课,为学生跨专业 发展职业能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原则上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开出1门公选课,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及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并要按照 课程归属进一步加强对公选课的建设和管理。

  4、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为进一步加强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本学期将试运行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毕业综合实践全过程动态管理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 设计(论文)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多渠道、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鼓励各系各专业进一步探索顶岗实习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具有职业 教育特色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方案,着力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四)、教学常规

  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上台阶。

  ①以教务管理系统为基本落脚点,规范和加强信息化管理机制。所有教学任务必须进系统平台,教学计划变更与执行、周课表、调停课、教材征订等常规工作也将依 托教务平台进行管理和监控,尽最大程度减少手工排课的现象,避免计划执行的随意性。同时加强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教 材等教学基本文件的建设和管理。

  ②树立“上课为大”的观念,很抓教学常规,严格调停课制度,并以此为抓手,促进各系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③充分发挥大学生教管会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联手合作,进一步做好全校性的课程教学效果调研。继续推进网络评教工作,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评机制。

  ④规范和加强期末考试的管理工作,各系应在开学两周内向学生公布本学期所有课程的考核方案,并在教务处备案。

  ⑤调整和完善各系二级绩效(含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办法。

  ⑥结合各系实际情况,认真抓好期初、期中、期末以及日常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各系教学常规专项调研与检查,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相关规定,实行学业预警机制,体现奖惩分明原则。

  2、评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分析

  发挥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作为学院“管理仪表盘”的作用,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对平台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与分析,并结合办学基本条件数据进行比对,为下一步的评估做准备。发挥数据平台在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施等方面的作用。

  3、推行学分奖励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营造 良好学习氛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务处计划推行学分奖励制度,并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分互认的立交桥。各系要在在学院“关于奖励学分的认定管理 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实施细则,并严格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专业辅修课程,鼓励有更多的学生能通过“专升本”、出国留学等形式进一 步提升发展空间。

  4、2011年自主招生工作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为自主招生提供更加科 学、客观、公正的依据。本学期将启动2011年自主招生的前期准备工作,与专业人才测评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素质测试的命题结构和测试维度,建立建全测试 题库,及时总结今年综合素质测试实行计算机信息化考试的成功经验,并对机测软件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和开发,确保软件运行的万无一失。同时,将探索学业水平考 试的信息化测试机制,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标准、题型等具体要求,逐步建立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库,为明年自主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前期的准备。

  5、组织开展技能竞赛

  (1)技能竞赛是强化学生技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各专业要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系统考虑公共能力的获 取,让学生普遍具备3—4项公共技能、2—3项专业基础技能和1—2项专业核心技能。为此,原则上要求各专业、各教学单位要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结合专 业(类)、学科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1-2项职业公共技能、关键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的校内技能竞赛,努力实现天天有训练、月月有竞赛。教务处 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鼓励专业结合竞赛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作为校企紧密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带动的提高专业教师实践 教学水平。

  (2)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行的技能比赛,落实竞赛所需的设备、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制订和完善竞赛项目的申报、审核及奖励制度。通过技能大赛建立技能特长生培养长效机制,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五)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与管理

  1、加强实验实训队伍建设

  结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方案要求,各系要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与业务水平的实验实训室专职管理队伍,并有相关的政策保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及实际环节的安全。

  2、结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健全各系实验室面积、资产管理工作

  在上学期实验室资产统计的基础上,全面核实各系、分院(中心、基地)实验(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帐目(台帐、编号、标签、价格等)和资产管理表,并根据 暑假期间学院部门调整情况,进行实验室的重新增、减及设备的变换、统计工作,真实反应学院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数量、实训面积、位置、开设的实验项目等 基本资料,教务处将通过定期的指导和检查,落实和提高学院的实验室资产管理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工作的管理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每个实验实训室运行资料的管理(包括:①学生实验(实训)登记表;②实训运行记录;③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表;④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 录;⑤仪器设备维修记录;⑥实验实训室(基地)耗材、材料、维修帐等),确保仪器的完好率及设备的维修质量。同时,要加强和落实全院耗材费用的管理工作, 对各系实验实训室(基地)的耗材计划申购、进库、领用帐目进行审核和控制,掌握总院及各系的实验费用总额,各系开设的实验项目,学生人均实验经费使用情 况。

  4、根据市服务型重点专业及省示范基地申报任务书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结合学院的总体发展计划,积极与各系及相关部门协调,统筹资金,规范学院新建、扩 建实验(训)的申请、立项制度,并严格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建设、审批、验收。要重视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改造和功能升级,逐步进行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工作, 计划落实设备采购及建设经费;同时,为提高我院教师的产品开发能力,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计划安排一定费用,采购高性能、高精度的仪器、设备。鼓励 各系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借资借力,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附:教务处工作分工

  

  教务处

  2010年8月

  

  附:教务处工作分工

  1.分管工作分工

  何明友:主持教务处全面工作,负责全院专业建设、状态数据管理,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协助招生计划落实等相关工作;

  黄伟文:负责日常教学教务管理,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协助评估动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协助实践教学(实训运行、顶岗实习)管理,处内考核;

  施立钦:负责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设备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协助参与课程改革、数据平台管理;

  周  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协助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施、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协助参与实践教学管理、评估动态数据采集管理;

  

  2.工作人员分工

  毕蓉(教学计划、教改教研、评估方案实施管理,教师职教培训),周艺红(教学运行管理,大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管理,协助教学计划管理、教师职教培训管 理),梁律(教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平台建设与管理、信息统计分析,协助教学运行管理) ,胡国庆(考试改革方案审核,考务、成绩管理,协助学生技能竞赛管理等),赖林弟(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档案管理,实验室数据统计,协助数据平台管理、信 息统计分析),吴宏坤(设备、实践教学、竞赛管理)。